close

孩子從初來乍到的羞澀,到數天後會與Flora老師分享點心、開玩笑、聊心事,變得更主動活潑、更在課堂上勇於不斷舉手嘗試以英語發言。剛開始,他們像純潔的空白紙張,如今,他們像一本打開的書,準備朝世界開放、紀錄。但,或許會因為「背多分家長」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從此抹煞掉學習語言初春的美好..............

今天,一向提早到教室的小學二年級的Anne缺席,一關心之下,才知道Anne的阿嬤決定不讓她繼續上英文課了!

我著實對此感到很難過,原因無他,失去了這麼一個可愛且讓我額外付出很多時間補課進度心力的小小學生(她是後來才插班進來上課的),況且,才小學二年級的她也一直表現出熱愛學習英文的狀態,上課踴躍發言而且表現也好......但是,其實更失望於在台灣認真推行英語教育這麼多年來但這一類的家長的確還是很強烈地存在著........

近來,小學二年級Anne的阿嬤撥過幾次電話來班上反應:「為什麼她已經學了半年,為什麼我在家叫她唸英文她都不說英文?要她唸她就說不會!為什麼我問她會不會拼單字,她回來都不會拼,學了英文可是都不會背單字,老師到底有沒有在要求她背單字啊?

其實這樣的「質疑」大概前兩個月就發生過,當時Anne才從基礎ABC學起共4個月多而已........

阿嬤的質疑從那時到今天都沒變過,那時口吻就略帶批判地問道:「為什麼她已經學了四個多月,為什麼我在家叫她唸英文她都不說英文?為什麼我問她會不會拼單字,她回來都不會拼,老師到底有沒有在要求她背單字啊?

從一開始到最近,我也多次親自和Anne的阿嬤溝通,試著讓她瞭解語言學習的過程......等許多實際上與理論概念性的想法,也曾邀阿嬤到班看看Anne喜歡上英文課且上課一直都很投入的樣子,但阿嬤就是覺得不甚認同,認為背單字才是王道,總語帶「哀怨又責難」的態度說:「花了四個多月(最近則說半年),結果怎麼會什麼成果都沒有,真的是很浪費錢又很浪費時間耶!!

阿嬤說的「什麼成果都沒有」,不僅不是Anne這半年來學習成果上的事實,更是嚴重抹煞掉一位老師連續半年來用心對孩子的付出。

對小學二年級可愛的Anne來說,她開始學英文才半年哪!

才小二的Anne是單親家庭裡的獨生女,平常媽媽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和她分居在兩個不同的縣市,所以可愛乖巧但思緒有時卻像小大人的Anne是阿嬤照顧帶大的孩子。坦白說,以我和阿嬤接觸多次的經驗,阿嬤雖然本身的學歷和英語能力底子不甚高,但確實是屬於「嚴厲」的阿嬤,而她的嚴厲已經嚴重帶給Anne好大的陰影,例如某次Anne只因為作業簿被我圈了幾個字母隔線沒有對齊寫好的小錯誤,Anne就當場急得大哭、且後來訂正完放學後還一直不敢回家不要回家,我打開她的心房與她深談瞭解之後才驚覺,原來她會因為作業有錯誤回家後就會被阿嬤罵,所以根本不敢回家了。我也曾問過她:「Anne,為什麼妳在課堂上都會唸會說的內容,回家時都不會了呢?」可愛無邪的她只說:「因為阿嬤都好兇喔.....我怕被唸錯被她罵........」

對這樣從頭到尾的整體情形,我真的感到很難過又失望。

以Anne的個案狀況來看,整個社會中有多少孩子原本對語言的學習抱著熱烈的高度興趣,可是在學習路上卻快速或逐漸地被操之過急的家長不斷在無形中澆熄他們的語言學習興趣熱火呢?

學習語言對孩子來說,「環境」是很重要的,孩子說話一定是用他們最容易表達的方式與最有把握的語言,家裡若是沒有英文的情境,大人都不會了,更何況孩子根本不會刻意地去說英文,尤其如果家裡的環境都是說中文,孩子當然也會直覺選擇只說中文。學語言需要環境,家長們首要任務得先試著「放手、放輕鬆」,盡量利用週遭可以取得的資源去營造一個孩子學習語言的環境,除了透過課堂中的學習,在家閱讀、聽收音機、聽CD、看影音產品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與其嚴厲強迫孩子去學,不如先引發其興趣。每個孩子天生的屬性都不同,有的人外向喜歡說話,當然也有孩子比較沉默內向的,喜歡唱歌的就讓他聽英文歌曲,喜歡聽故事就引導他看英文童書,千萬不要急迫地要孩子「學」英文這個「語言」、甚至在孩子一上完課回家就立刻「驗收成果」造成孩子們心理上無形的壓力與重擔。這樣一來,孩子在家變得不肯開口說英語,當然就成為了許多家長們難解的煩惱。

學習語言、教授語言或要求所謂成果的過程中千萬別心急哪!家長們甚至是老師的心情都是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情緒,若是引導者本身是焦慮又帶著嚴厲態度的,生活上或課堂裡無法有耐心且和顏悅色地和孩子互動,孩子相對也會感到緊張恐懼和害怕面對,最糟糕的狀況就是家長和孩子雙方都備感壓力地在要求和被要求,這是非常遺憾的,因為語言學習真的可以是多元的並且有趣的啊!

另外,千萬別強迫孩子「該有什麼家長想像出來的成果」。當孩子對於學習的事項感到焦慮或是不安時,過度的要求或刻意的營造反而會引起孩子心中無形的反感,覺得回到家後家長都只是來「考試」、而不是能夠一起輕鬆聊個天、唱歌說故事的對象,或許孩子會覺得家裡根本不是能夠放輕鬆的園地,這樣反而造成親子間的緊張關係。其實孩子在任何的大環境中都會自然地轉換語言,家裡是說台語或是國語,孩子就自然轉換成國台語,因為「家人都說中文,為什麼只有我要講英文呢?」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語言最首要的功用主要是表達,目的在溝通想法,能慢慢有勇氣去練習,進而能有信心自己敢說出來、並正確地使用它,這才是孩子學習外國語言最無價的精神與意義,不是嗎? 

更重要的是, 別輕言強勢地替孩子做出任何「中斷」或「放棄」的決定‧每一個孩子的語言學習過程都有所謂的Silent Period(沉默期),可是孩子不開口並不表示他沒有吸收學習,而是他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累積足夠的語言能力、安全感或信心來開口‧因此家長或老師必須要堅持有耐心地在一旁鼓勵與協助,不要有形無形不斷帶給孩子負面或是悲觀的想法,例如:「一點成果都沒有!真是浪費大人辛苦賺來的錢!」或「什麼都不會!去上課到底有沒有在學啊?老師到底有沒有在教啊?」學習的過程中怎麼可能一點成果都沒有呢?有形或無形的指責批評或消極放棄,只會讓孩子養成習慣找理由逃避或放棄學習,而無法給自己再一次的機會。

事實上,「喜歡」和「興趣」正是學習語言的最重要關鍵因素,不喜歡就沒有動機,更談不上興趣,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許多學習成果顯著或表現優異的學生真的是因為「喜歡」,而在心裡奠定「想要一直繼續學」的態度,沒有別的複雜理由,就是因為「喜歡而且有興趣」而已!

其實就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而言,單字的背誦記憶是有階段性的任務,如果只因為孩子學會英文字母就要求孩子去死背單字的拼法其實是非常揠苗助長,不但沒有任何意義,還容易從此扼殺一個孩子可貴的「學習興趣」。人生的學習階段這麼長,如果在一開始的語言學習起跑點上就因為「受拉扯」而撲倒在地、還就此一蹶不振的話,那豈不是一點都划不來嗎?

任何語言都一樣,自始至終都只是個溝通的工具,即使在求學的過程中會有考試成績或升學的壓力,但是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們能有「優異的表現」,家長們不妨也努力試著放鬆心情,不要一心想把孩子訓練成「短期的假性語言高手」,而是從小就要讓孩子多聽多接觸多嘗試,不論是「由玩中學」或「由錯中學」都好!讓他們從小就有愉快的學習經驗和樂趣、並建立無窮「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才是最重要的,畢竟一輩子裡的語言學習路程還很長,如何保持孩子可貴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一直持續努力認真學下去,這才是能夠堅持到最後、最有效的方法。

最後附帶一提,請一定要信任專業且用心的老師,
家長唯有信任老師,全權放心讓老師來帶領並配合老師們的專業要求,這樣孩子們才懂得尊重師長、並進而能遵從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

我的學生們可以從一開始到最後跟我學習七年或八年,直到上了大學都還會回來敘舊說期許自己仍然繼續努力認真學英文的,
但是反觀一開始學習興趣就受到其他外力影響的孩子...........
唉,從小學二年級的Anne阿嬤事件,我真的是非常難過地有感而發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lorabre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